“五彩”绘蓝图 “五宝”攥成拳——广东揭阳惠来县紧抓特色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荔枝甘香、凤梨清甜、鲍鱼鲜美、猪脚肥糯、鱼丸爽弹……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依山傍海、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孕育出以“惠来五宝”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如何让五大至宝走出惠来、走向全国,成为拿得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对此,惠来县委书记蔡淡群认识深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依托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优势,制定‘五彩惠来’行动计划,走一条战略规划先行、数字营销助力、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与“惠来五宝”一脉相承,近年来惠来县委、县政府弘扬“红色惠来”大南山革命精神,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发挥“绿色惠来”美丽生态优势,大力建设“橙色惠来”现代农业产业带,做大做强“蓝色惠来”海洋经济,实现了产业振兴、普惠民生的“金色惠来”发展目标。

 

深挖特色,“惠来五宝”样样好

 

 

不同于普遍实行的“一县一品”策略,以一县之力重点打造五大特色农产品,惠来的底气从何而来?惠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洪楚雄表示,“统筹推动‘惠来五宝’产业协调发展,不仅是深思熟虑后为实现农业产业‘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更根植于惠来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农海产品这一最大特点。”

惠来多山,高山种植、泉水浇灌成就了该县粤东荔枝种植第一大县的美名,惠来荔枝也是晚熟荔枝的代表,每年七月底仍有上市。目前,惠来全县荔枝种植面积超17万亩,品种涵盖乌叶、凤花、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多种,实现年产值近7亿元。

 

每年荔枝收官,便迎来凤梨登场。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惠来凤梨果实浑圆、果汁饱满、口味香甜。近年来,依托广东壹加捌现代高新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惠来县建成凤梨标准化种植产业园,“年产凤梨超10万吨,以签订产品购销协议、农户土地入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带动农户1.5万户以上,户均增收超2万元。”公司副总经理朱晓鸣介绍。

 

惠来近海,111.53公里海岸线、1328.6平方公里县级管辖海域面积、优质海水和冷水洋流作用下“六月海水如冰霜”的特殊海水温度,赋予鲍鱼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惠来县既是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又以优质鲍鱼苗产地闻名,全县现有鲍鱼养殖企业170多家,养殖水体128万立方米,年产成品鲍2000多吨,产苗40多亿粒,年产值约16亿元,是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全国优质鲍鱼的著名产地。全国40%的鲍鱼苗、80%的度夏苗来自惠来,享有“南有惠来鲍”的盛誉,鲍鱼产业已成为惠来县乡村振兴的主要农业产业。

 

依托神泉渔港,惠来县渔获甚丰,形成了以“那哥”(学名多齿蛇鲻)鱼为特色鱼丸加工业,备受食市欢迎;而惠来县隆江镇“猪脚饭”更以醇厚口味、亲民价格,渐成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上班族便餐首选。游山可尝荔枝、凤梨之甜,观海可品鲍鱼、鱼丸之鲜,漫步于县城、乡镇,猪脚之香又不时飘入口鼻……好山好水好风物,“惠来五宝”正以握指成拳的态势构建起该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第一方阵”。

 

展会助力,数字营销塑招牌

 

鲍鱼拍卖总成交额达222.8万元、微综艺直播期间最高人气达36万、推动凤梨收购价格提升超30%……这一连串数字,是惠来县以农产品拍卖、网络达人直播带货、靶向推广等方式集中推介“惠来五宝”取得的成绩。解放思想、直面问题,惠来县正成为广东农业农村系统创新实施“网络节+云展会”模式的先行先试者之一。

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基础在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惠来县大力实施十大农业产业万亩种养基地建设工程,涵盖鲍鱼养殖、虾蟹养殖,凤梨、荔枝、番薯、冬瓜、南药、胡萝卜种植等领域,进一步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产能提上去了,销售问题接踵而来,如何破解“丰年果贱”难题?惠来县给出的答案是以“互联网+”力量,组织引导线上资源集聚到县域,开展数字化营销高效对接市场,为传统农业插上网络技术的翅膀,推动“惠来五宝”等农产品走上云端、走向市场。

 

去年,惠来县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支持指导下,以农产品数字化营销为抓手,联袂推介惠来鲍鱼与惠来凤梨,拓展了地方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塑造本地农产品品牌,取得良好反响。

 

今年,惠来县在总结鲍鱼、凤梨云展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网络节+云展会”创新模式升级并复制推广至“惠来五宝”。“大会集聚更多创新元素,并进一步扩大规模,将惠来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汇集起来,打造惠来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让更多人认识惠来特产、品尝惠来美味、感受惠来美景。”惠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连续两年举办多次“网络节+云展会”,开展“十镇百村千人电商”培训工程,开拓了市场、打造了品牌、提升了价值、增加了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惠来荔枝、惠来凤梨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惠来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广东省“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惠来鲍鱼荣获“粤字号”百县百品农产品“优秀品牌”,全县5家企业合计6个产品获得粤字号农业产品品牌,惠来县也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等,在“我为荔农办实事”活动中,惠来县被评为全省优秀政务服务奖。

 

长远谋划,产业升级促振兴

 

走进惠来县宏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厂房,可以看到蓄养池排列有序、鱼种信息标注清晰,办公区内专利证书林林总总,速食鲍、冻干鲍、溏心鲍等多种产品样品点缀其间。“公司目前选育10余种优良鲍鱼品系、与周边100多家养殖场开展合作、年产值6000多万元,正成为‘蓝色惠来’海洋经济建设新示范。”公司“少东家”胡健雄介绍。

 

在凤梨标准化种植产业园,望着刚刚采摘过的凤梨田,广东壹加捌现代高新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鸣侃侃而谈:“未来准备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工主要做凤梨切片、饮料、酸奶,旅游方面聚焦青少年活动基地、凤梨广场、度假屋打造,为建设‘橙色惠来’现代农业产业带助力。”

这些亮点只是惠来县委、县政府强化担当作为,先行谋划、持续保障,不断推进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瞥。

 

今年3月,惠来县印发《惠来县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鲍鱼产业和凤梨产业“链长制”相继推行,全县农业全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7月,《“五彩惠来”产业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从党建引领、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等维度构建起特色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同月,《惠来县创建数字农业示范县倡议书》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农村事业,争取在3年内实现创建国家和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县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我县将通过加强数字赋能、升级‘网络节+云展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进品种改良、强化科技支撑等十二项内容,为‘惠来五宝’发展蓄势。”洪楚雄表示。

 

据了解,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提出建设一个农产品市场大数据中心,培养销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两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两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农民致富等一揽子目标。

 

今年,该行动将重点发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营销、新农人“六新”示范基地建设,全要素、系统性提升广东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惠来县正是首批“六新”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区域之一,战略规划先行保障、数字化营销助力、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正让这座粤东古邑焕发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潜力、无穷后劲和巨大希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曹成毅 见习记者 赵炜